无论情愿与否,教育已经被裹挟着带人"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教育已经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种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产生了深度融合,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教育秩序和教育生态,对教和学的变革产生了深层次的推动。克里斯坦森指出,"互联网+"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教育的颠覆性创新,并将这种颠覆性创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这个阶段的颠覆性创新是"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软件学习为主"[67];第二阶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颠覆性创新学习,这个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相对于个人导师又是一种颠覆"[68]。克里斯坦森所说的教育的颠覆性创新均隐含了由教向不教的转向。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颠覆性创新相适应,教育学也正在发生由教向不教的颠覆性创新,一种以不教为旨趣的教育学正在逐渐萌芽。正如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只有一副面孔的教育学那样,不教的教育学也必然呈现出与目前主流教育学不同的样貌,这种教育学的样貌还要靠教育研究工作者结合历史的趋势与现实的需要去不断构建。目前,距离这种教育学的真正诞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哪些可教、哪些不可教,不教如何学,如何做到不教等。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教的教育学才会真正成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才能真正完成。 【参考文献】 [1]亨德森.教育学[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o教育与教育学 [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95. [2]严遵.老子指归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2. [3]蔡元培选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56. [4]陆有铨.教育是合作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2. [5]林格.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前言. [6]刘传德.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7][8][4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2、107. [9]卢梭.爰弥儿--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4-99. [10][43][44][45][46]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3、80、81、64、145. [11][50][5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64、289、289.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13][14][19][20][37][49]伊万o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4.41、55、105、55、66、58. [15]艾斯纳.教育想象一一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1. [16][58]克里斯坦森,雷纳.创新者的解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2、2. [17][18][53][57][66]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M].北 京:中信出版社,2014.212、211、XXVI、212、212. [21][22][23][38]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6、22、110. [24][25][27]布朗,杜奎德.信息的社会层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3、116、117. [26][39][64][65]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9、15、8、152. [28][30][35][36]阿克夫,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5、15-16、208、182. [29]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0-11. [31][32][33][34][61]瓦格纳.教育大未来[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3.29、16、11、22、180. [40]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2. [41]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 [42][62]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8-119U4. [47]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40. [52][67][68]克里斯坦森,等.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3、62、62. [54][55][56][59][60][63]柯林斯,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18、131-132、25、121、98. |